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2025年交易時間開啟,近期A股行情將如何演繹?
澎湃新聞搜集了10家券商的觀點,大部分券商認為,短期市場回調因避險情緒升溫,向后看2025年整體宏觀環境會好于2024年,因此無需過度悲觀,短期回調是布局機會,春節前股指有望企穩。
中信建投證券表示,2024年9月底以來的牛市底層邏輯未被破壞,國內政策發力預期明確,后續若相關政策實質性落地,市場即有望隨之企穩并展開進攻行情,短期回調是布局機會。
“隨著風險的釋放,也會出現防守反擊的機會,預計農歷春節之前股指將企穩,并伴隨節后流動性的回補、地方兩會產業預期以及全國兩會的政策預期,推動春節至兩會期間股市展開反彈。”國泰君安證券指出。
華泰證券進一步指出,當前場外流動性充沛、基本面溫和復蘇、政策定調積極,春季行情仍有一定基礎。
配置方面,銀河證券認為,考慮到大盤股表現可能相對占優,所以小微盤股應考慮反彈減倉操作,而對中大盤股的投資可分為短期與中長期兩類。
“對于短線投資者,消費電子、半導體、電商等方向仍是主題博弈的主戰場。中長線看,目前仍是投資左側低吸的階段,方向上可關注基本面好轉概率較大的以消費、地產為代表的順周期領域,也可關注新能源、醫藥、軍工等景氣度有望改善的領域。”銀河證券稱。
中信建投證券:短期回調是布局機會
短期市場避險情緒升溫 ,部分投資者擔憂微觀流動性壓力甚至演繹2024年初的深跌。當前市場的政策面預期、流動性環境乃至基本面趨勢預期均好于2024年年初,從微觀指標看,兩融余額占比、中小盤成交額占比也并未達到2024年初水平,加上互換便利操作等有利于穩定市場的政策工具及時實施推進,市場后續演繹與2024年初并不可比。
中期來看,2024年9月底以來的牛市底層邏輯未被破壞,政策扭轉通縮的目標依舊明確。短期而言,外部因素看,美債利率、美元指數已處于2022年以來高位,繼續上行空間或有限;國內政策發力預期明確,央行四季度例會再度釋放擇機降息降準信號,國家發改委表態加碼支持“兩重兩新”,后續若相關政策實質性落地,市場即有望隨之企穩并展開進攻行情,短期回調是布局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從2024年初和9月底部等經驗看,由于底部價值投資者的存在,港股市場均率先領先于A股實現企穩,上周港股和中概股已出現初步企穩跡象,如果其持續回穩,A股也有望避免過度演繹恐慌情緒。
配置方面,回顧2010年以來歷次春季行情中申萬一級行業表現,成長風格錄得相對收益(相對萬得全A)的概率靠前。因此,后續圍繞反彈行情的布局可重點從兩線索展開:一是政策重點發力方向的兩重兩新、服務消費,行業上可關注消費電子、基建產業鏈以及餐飲食品鏈等有望實現更好落地效果的板塊;二是AI+的電子、機器人、智能駕駛等。
銀河證券:短期或有企穩可能
上周市場大幅調整,各大指數均出現不同程度回撤,其中小盤股回撤更為明顯。開年后資金在內外因素擾動下,避險情緒逐漸升溫,交投意愿出現回落。
整體而言,短期宏觀政策與增量資金兩個驅動因素都在走弱,疊加金融數據疲軟及海外擾動升溫,資金避險情緒上升是本輪市場快速回調的根本原因。
向后看,2025年整體宏觀環境會好于去年,無需過度悲觀。風格上看,短期市場焦點大概率仍會圍繞新消費與科技進行主題投資博弈,而長線資金則會繼續布局股息紅利資產。因此,市場依然會維持大盤股表現相對占優的局面,這里面包括日歷效應等一系列影響因素。
操作層面,股市短期或有企穩和情緒反復的可能,但真正積蓄力量上攻可能要等到農歷春節前后,考慮到大盤股表現可能相對占優,所以小微盤股應考慮反彈減倉操作,而對中大盤股的投資可分為短期與中長期兩類,對于短線投資者,消費電子、半導體、電商等方向仍是主題博弈的主戰場。
目前,仍是中長線投資左側低吸的階段,方向上可關注基本面好轉概率較大的以消費、地產為代表的順周期領域,也可關注新能源、醫藥、軍工等景氣度有望改善的領域,考慮到中期方向由耐心資金定價,所以投資決策還需留意股息情況,比如消費+股息或是中長期可關注的方向之一。
國泰君安證券:春節前股指將企穩
展望后市,隨著風險的釋放,也會出現防守反擊的機會,預計農歷春節之前股指將企穩,并伴隨節后流動性的回補、地方兩會產業預期以及全國兩會的政策預期,推動春節至兩會期間股市展開反彈。
由于目前還缺乏增長預期假設,因此股指估值和點位的高度取決于流動性(樂觀者數量)與風險偏好(樂觀水平)。在過去的三個月,經濟表現、盈利增長與地緣摩擦對股市而言雖然重要但并不關鍵,核心動力來自政策預期推高整體風險偏好與樂觀水平。
預期角度看,春季階段政策預期“相對穩定”,而春季旺季開工水平與企業盈利的恢復與否,預期不確定性有所放大,疊加交易監管,春季震蕩區間將較前期有所下移。
配置方面,逆風期有利于大盤價值,港股是重要補充。建議投資者春節至兩會期間防守反擊,低位布局小盤成長。
行業方面,建議投資者關注三個方向:一是電力/公路/國有銀行/運營商;二是AI應用與終端/半導體/機械/汽車等;三是建筑/計算機/消費電子等。
申萬宏源證券:調整后春季行情演繹空間增加
2024年12月中旬以來,市場已經進入賺錢效應收縮波段,交易性資金活躍度滯后退坡,短期調整加速。市場預期下修的過程為政策預期高點——消費刺激效果的預期修正——新主題挖掘的勝率下降——資金推動的標的趨勢也出現波折。
短期賺錢效應已回落至相對低位,調整后春季行情演繹空間增加是確定的。不確定的是短期調整加速,微觀結構問題仍突出,幅度上可能超調。調整后,春季行情還是有機會的震蕩市。
調整后,三方面積極因素值得關注:一是政策發力依然是重要的支撐因素,如政策落實定調“能早則早,寧早勿晚”;防風險政策持續發力,力求見效;消費刺激政策全面鋪開。二是“穩住樓市股市”導向下,穩定資本市場預期更早發力是大概率。三是有產業趨勢支撐的主題,還有第二波和第三波。
配置方面,短期是主題調整波段,也是高股息占優波段。后續機會在于有產業趨勢的科技主題可能有第二和第三波創新高行情,可重點關注國內AI應用和低空經濟。同時,高股息投資彈性更高、更持續的方向是市值管理和回購注銷。
海通證券:階段性震蕩休整
歷史上歲末年初大盤價值多占優,但與全年風格方向相關不大,盈利相對趨勢才是風格決定因素。借鑒1999年519行情節奏,在市場第一波快速上漲后隨著成交量及換手率萎縮,股市行情或進入階段性震蕩休整期。
目前宏觀政策積極基調已經明確,不過目前來看基本面修復仍有波折,疊加近期美元指數走強,人民幣匯率有小幅貶值的壓力,A股市場情緒有所轉弱。具體從交易熱度及增量資金情況看,近段時間以來A股市場整體的情緒有所降溫,各大寬基指數正處在震蕩階段。
在政策強化分紅監管和低利率環境下,短期紅利板塊引領下價值風格或繼續占優。中期穩增長政策推動基本面回暖,市場趨勢望向上,科技和中高端制造為代表的成長或是主線。中高端制造方面,我國供給占優、內外需有支撐,景氣有望延續。科技方面,政策和技術雙重利好有望支撐主線行情展開。此外,并購重組主題也值得關注。
華泰證券:春季行情仍有基礎
上周A股走勢偏弱,主要源于12月PMI環比走弱、部分主題擁擠度較高、人民幣匯率波動等短期擾動因素,后續市場或將步入內外變量驗證階段,關注財報業績預告等事件。
當前場外流動性充沛、基本面溫和復蘇、政策定調積極,春季行情仍有一定基礎,但需把握交易節奏。外部不確定性、春節長假效應、業績預告等因素落地后,加之重大會議政策期待,市場屆時有望迎來機會。
配置建議關注兩方面:一是紅利或階段性占優,關注擁擠度較低的交運、石化等;二是小盤主題繼續切換至景氣科創。
興業證券:市場整體仍處于預期驅動的階段
結構上,短期維度,由于重大會議前基本面和政策尚待驗證,市場整體仍處于預期驅動的階段,或仍將呈現大盤紅利+小盤主題的“啞鈴型”配置。
2024年9月底以來,政策反轉、但基本面反轉尚待驗證,市場主要基于流動性與估值修復邏輯進行賠率交易,指數與行業的表現同基本面關聯度較低,同時結構上仍主要聚焦小盤、紅利風格。
后續來看,1-2月仍處于數據和政策的空窗期,基本面改善預期尚待驗證,意味著短期可能仍將維持“啞鈴型”配置。
中銀證券:市場信心有望得到修復
展望后市,市場信心有望得到修復。一方面,央行表態2025年將“擇機降準降息,保持流動性充裕,金融總量穩定增長”,再度強化市場降準預期;此外,證監會表示,“監管部門指導上市公司1月15號之前釋放全部利空”、“保險公司大額贖回公募基金”等信息都是謠言。監管部門積極表態有望對當前市場信心起到積極的修復作用。
另一方面,2024年12月非制造業PMI邊際修復,制造業PMI雖有所回落但依舊強于季節性均值水平,反映需求的新訂單指數仍在持續走高,內需預期不必過分悲觀。隨著央行貨幣寬松操作的落地,市場信心及資金面環境有望得到修復。
當前反映A股情緒的股債風險溢價指標已下行至1倍標準差下沿,結合年度策略預判,年內A股ERP水平仍存修復空間,年度視角下,年初的短暫下跌可視為年內加倉較優窗口。
配置方面,建議聚焦兼具政策與景氣的部分消費賽道與性價比提升的科技板塊。
中泰證券:逢低布局低位央國企和硬科技產業鏈
當前市場博弈的焦點在于政策預期帶來的2025年經濟預期,故當前“股債蹺蹺板”效應明顯。上周市場下跌由受政策預期與經濟預期影響較大的小市值順周期板塊蔓延至其他板塊,造成全市場整體回調,或帶來一定的機會。
另外,當前宏觀利率持續下行也對穩健類紅利資產構成強支撐,此類資產的利潤與分紅相對穩定,且遠高于資金成本,故具備較高的安全邊際與“性價比”。
當前時點可逢低布局低位央國企+硬科技產業鏈:當前市場利率持續下探,使得央國企整體風險溢價上升。紅利類資產當前估值具備較高的長期投資性價比。風險方面,未來險資等長線資本持續入市,且國資基金容錯率提高,均會帶來長線投資資金的流入。其中符合財政防風險、安全方向的低位銀行股,公用事業等板塊值得關注。
接下來,“硬科技”或是財政政策的主要投入方向之一。其中,以軍工、無人機、機器人、商業航天為代表的“硬科技”方向或將是2025年起彈性最大的全球產業方向。
華安證券:延續震蕩
國內政策空窗期,外部風險預期擾動市場偏好。春節前是政策和重大會議空窗期,因此外部風險預期成為擾動當前市場的主要因素,市場對外部風險變化更加敏感,因此在外部風險落地前,預計市場整體將延續震蕩。
配置方面,2024年12月中旬以來,市場整體呈現弱勢震蕩,高股息板塊已然確立為新的占優主線。展望后市,預計市場慣性仍然存在,這也決定了高股息占優態勢或將延續。
從中觀行業層面入手,具備政策預期、景氣改善或熱點擴散補漲的品種也值得配置。
行業方面,建議投資者關注三條主線:一是春節前具備良好配置契機和性價比的高股息,包括銀行、煤炭、石油石化。二是受政策提振及景氣有望改善的部分消費品,如汽車、家電、農牧等,但需要注意政策落地可能成為兌現窗口。三是科技板塊中估值仍有提升空間及存在景氣改善的通信和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