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呂文琦
2024年最后一個交易日,保險板塊以微跌收場,不過這并沒有更改今年該板塊回彈的主基調。
自2021年開始,保險股歷經長達三年的下跌,今年迎來復蘇。從保險股今年的漲幅來看,年初至今,新華保險、中國人壽和中國人保等漲幅均超過了50%。
從險企基本面表現看,中國人壽、中國平安、新華保險、中國太保和中國人保前三季度合計實現歸母凈利潤3190.26億元,同比增長78.29%。
負債端的改善為整體利潤的提升提供了助力。
前三季度,中國平安的壽險及健康險業務新業務價值達351.60億元,同比增長34.1%;按標準保費計算的新業務價值率31.0%,同比上升5.7個百分點;人保壽險新業務價值可比口徑下同比增長113.9%。新華保險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79.2%;中國人壽新業務價值較2023年同期重述結果增長25.1%。
資產端貢獻更是明顯,具體來看,2024年前三季度,新華保險年化總投資收益率為6.8%;年化綜合投資收益率達到8.1%;2024年前三季度,中國人壽實現總投資收益2614.19億元,同口徑同比增長152.4%,總投資收益率為5.38%;實現凈投資收益1447.12億元,同口徑同比增長3.9%;中國平安保險資金投資組合實現年化綜合投資收益率5.0%,同比上升1.3個百分點。
政策上,2024年對保險業亦是暖風勁吹。
9月,多部委發布《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完善配套政策,鼓勵險資入市。
同時,保險“新國十條”要求大公司“做優做強”,中小公司“特色化專業化”。市場人士對界面新聞指出,保險“新國十條”費差的管控等內容均利好頭部險企,預期壽險、財險集中度均將持續提升。
在年末,償二代過渡期再次延長。該人士認為,未來繼續放松償付能力的可能性較高。“假設保單未來盈余計入核心資本比例上調至60%,維持核心償付能力不變的情況下,將額外增加3000億資金入市。”
不過,利差損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仍懸在保險業頭上。隨著10年期國債利率跌破2%,保險業過去3%以上的負債成本面臨考驗。
在人民銀行發布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提到,隨著近年來利率中樞下移,我國人身險公司資金運用收益率明顯下降,但負債成本較為剛性,加之資產久期普遍短于負債久期,人身險公司面臨資產收益難以覆蓋負債成本的壓力。
中信證券非銀研究團隊認為,低利率是影響保險股投資邏輯的主要力量,降低利差損風險是抬升保險股估值的前提條件。從基本面角度看,低利率正在倒逼保險公司負債端做出轉型,監管層也在持續幫助行業降低負債成本、促進行業出清、產品結構轉型。
2024年9月底,保險“新國十條”強調產品費差監管,長周期角度預期負債成本將持續下行。
中國人壽表示,公司2024年負債的保證利率成本較2023年整體下降50個BP,隨著目前保證利率產品的進一步壓降,預計2025年新業務負債成本還會在2024年的基礎上下降約50個BP。
展望2025年,中金非銀分析師毛晴晴認為,若行業股票收益/利潤再度走高,預計保險行業可能會再度演繹普漲行情,行業面臨的長期問題可能會再度因為資產端的短期高收益而被忽略。但普漲行情之后行業將再度面臨情緒冷靜后的調整壓力,個股投資機會將回歸至負債端能力、資產負債匹配能力、利率環境等長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