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信證券發布研報稱,國內汽車總量紅利在淡化,短期受政策和庫存周期擾動,結構性發展機遇在出海及電動智能化轉型。我國汽車工業從成長期邁入成熟期(2010-2023年銷量復合增速4%),面臨三大特征、五大變化。三大特征分別為:1)總量紅利逐漸淡化,汽車銷量低增速常態化;2)新舊產能切換,整車格局生變;3)電動智能化變革(新技術加速搭載上車)、國產整車和零部件面臨巨大投資機遇;五大變化分別對應產品屬性、生產工藝、電子電氣(EE)架構、成本結構、商業模式的變化。
國信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增長點一:乘用車出口全球第一,零部件積極出海建廠
主機廠出口:我國整車出口持續突破(2024年1-10月我國出口銷量同比增長24%);從“出口”到“出海“,國產品牌后續出海增量支撐在于海外布局產能、渠道以及服務體系鋪設、新品和新技術的投放,預計2025年乘用車出口銷量有望延續可觀的增長;零部件出海:國內汽車零部件承接全球汽車工業數十年,生產工藝和成本管控能力優秀,近年來逐步跟隨客戶進行屬地化供貨(北美、墨西哥、歐洲、東南亞等),有望開拓新的增量市場。
增長點二:智能駕駛奇點時刻將至,看好華為+小米產業鏈
智能駕駛是人工智能的重要應用場景之一,用戶基數大(全球14億保有量汽車),具備廣闊市場空間。2025年技術(特斯拉FSD端到端V13版本持續推進)+政策(L3試點推進)+爆款產品(華為、小米、新勢力等)持續催化,具備L3能力的城市高階智能駕駛車型銷量滲透率有望突破5%,智能化產業進入加速時刻,看好智能駕駛感知層-決策層-執行層增量部件投資機會。推薦“零部件+HI(阿維塔)+智選模式(賽力斯、奇瑞、江淮、北汽)”三種模式賦能車企的華為產業鏈及從1到N的小米汽車產業鏈。
增長點三:機器人與車端供應鏈高度重合度,2025年有望成為量產元年
人形機器人與智能駕駛汽車本質上可分為感知-決策-執行三個層面,車端零部件(電機、電控、減速器、滾柱絲杠、軟件、傳感器、軸承等)與機器人重合度高,較多車端Know how可沿用至機器人領域;特斯拉發布二代人形機器人視頻加速行業進展,后續在大廠引領(特斯拉、英偉達等)+技術迭代(FSD、AI大模型催化)+政策呵護三重催化下,人形機器人發展有望持續提速,2025年有望成為量產元年,帶來相關產業鏈環節投資機遇。
風險提示
乘用車競爭加劇、經濟復蘇不及預期、銷量不及預期風險。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擴大國內需求,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穩住樓市股市
信達證券:零跑汽車2024Q4利潤轉正 去年毛利率預計不低于8%
政策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高股息板塊或迎機遇,標普紅利ETF(562060)午盤漲1.47%,傳音控股漲7.80%
沈建光:新能源汽車能打敗德國日本,不是因為新能源本身,而是因為背后實現了數字化智能化
投資中國第1期|長江證券:探索“投資中國”發展藍圖,能源金屬后市如何?
季為民:《中國經營報》將持續助力優秀企業不斷創新發展,助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邁向高質量發展
還沒有評論,來說兩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