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近日,有關深圳水貝珠寶市場發生一起大規模借貨騙局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據傳,一位商家李某以回籠資金為由,騙取60多名商家的珠寶,并將黃金飾品熔成4公斤金條,導致受害商家蒙受嚴重經濟損失。
行業亂象頻發 利益驅使引發極端行為
黃金珠寶行業作為一個高風險、低回報的行業,其激烈的競爭和巨大壓力常常讓部分商家采取極端手段以獲取短期利益。據香港中福期貨分析,有些不法商家利用年底市場繁榮,大量賒貨后迅速“跑路”,試圖規避支付貨款的責任。這種行為不僅擾亂了市場規則,也對消費者和交易方的合法權益造成了嚴重侵害。
香港中福期貨認為,這類行為的出現也反映出目前市場監管體系在實際操作中存在的不足。盡管監管框架日趨完善,但力度仍不足以對不法行為形成有效震懾,給了部分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信用交易潛藏風險 行業規則亟需重塑
據了解,水貝黃金珠寶行業的交易圈子較小,熟人交易普遍依賴信譽,因此大多數交易沒有合同保障,僅憑微信聊天記錄和轉賬憑證完成交易。然而,這種模式在行業特殊性和高風險的環境下,容易引發信用危機和合同詐騙事件。
香港中福期貨建議,珠寶企業應提高風險防范意識,嚴格執行以下措施:
抵押物保障:商家在進行借貨時必須要求對方提供等值抵押物,避免因單純的信用交易而造成損失。
押金機制:通過收取等值現金押金確保貨款安全,降低潛在交易風險。
跟蹤監管:對借貨行為進行實時監督,安排專人對接交易進展。
此外,加強法律法規的完善與普及也至關重要。香港中福期貨認為,政府應加大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力度,對侵權行為依法追責,形成強有力的震懾。同時,推動相關法律法規的普及,提高企業與消費者的法律意識。
行業自律與糾紛化解助力市場健康發展
作為全國黃金珠寶行業的重要集聚區,深圳水貝聚集了6000多家企業,年營收超過1000億元。然而,由于行業的高投入與高風險特性,市場中的不誠信行為仍時有發生。
為應對行業亂象,羅湖區近年來加強了政策支持與行業治理。今年1月,羅湖區司法局發布全國首個《黃金珠寶行業知識產權保護和糾紛化解自律公約》,從知識產權保護和糾紛處理兩方面引導企業加強合作,共建健康的行業環境。此外,2023年7月,多部門共同打造的“羅湖區黃金珠寶產業‘無訟街區’”正式揭牌,旨在幫助企業快速解決法律糾紛,降低維權成本。
香港中福期貨認為,行業協會與社會組織在維護市場秩序中也應發揮積極作用,通過提供法律援助、咨詢服務等方式保護商家與消費者的權益。同時,推動行業自律、規范交易流程,是行業健康發展的長遠之道。
水貝黃金珠寶市場頻現借貨騙局,給行業誠信與監管敲響了警鐘。香港中福期貨表示,面對這些亂象,行業需要加強規則意識與風險管理,借助政策支持與法律保障,共同推動市場的穩定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