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金融界
國貨航12月30日在深交所主板上市,開盤即漲334.78%,股價從發行價2.30元/股飆升至12.50元/股,總市值突破千億元大關。作為年內A股最大規模IPO,國貨航的亮眼表現引發市場關注。
國貨航是中國航空貨運領域的領軍企業,主營業務涵蓋航空貨運服務、航空貨站服務和綜合物流解決方案三大板塊。公司擁有完善的國內外航線網絡和地面貨站資源,在航空運輸和地面運營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
根據招股說明書披露的財務數據,2021年至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國貨航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43.05億元、230.76億元、149.19億元和89.69億元。同期,公司凈利潤分別為43.45億元、31.11億元、11.55億元和6.66億元。盡管受到疫情影響,國貨航仍保持了穩健的經營業績。
公司預計2024年全年將實現營收204.2億元、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4.6億元,同比增速分別達到36.89%和26.47%。這一業績預期顯示出國貨航的業務正在持續回暖,發展勢頭良好。
募集資金投向核心業務發展
本次IPO募集的34.95億元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后,國貨航計劃將其投資于三個重點領域:
首先是飛機引進及備用發動機購置。這項投資將直接增強公司的運力和航線覆蓋能力,為業務擴張提供硬件支持。
其次是綜合物流能力提升建設。通過完善物流基礎設施和優化服務流程,國貨航將進一步提高其在綜合物流解決方案方面的競爭力。
第三是信息化與數字化建設。這一投入旨在提升公司的運營效率和客戶服務水平,助力國貨航在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中保持領先地位。
這些投資項目的實施,將全面提升國貨航的綜合實力,有利于公司擴大業務規模、提高抗風險能力、完善業務結構,從而增強長期競爭優勢。
多方股東助力加持
國貨航的股東結構反映了公司在航空貨運和物流領域的戰略地位。中國航空資本作為控股股東直接持有國貨航40.05%的股權,中航集團則是公司的實際控制人。這一股權結構確保了國貨航作為中國唯一載國旗飛行的航空貨運企業的特殊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知名物流集團也位列國貨航主要股東,其中包括菜鳥(持股13.35%)、國泰貨運(持股10.90%)、深國際(持股8.9%)等。這些戰略投資者的加入,不僅為國貨航帶來了資金支持,更重要的是可能促進未來業務合作和協同發展。
此外,國貨航IPO的戰略配售吸引了多家央企和大型投資基金的參與。這些投資者包括中國航空油料集團有限公司、湖北省鐵路發展基金有限責任公司、北京京國盛投資基金(有限合伙)等與國貨航業務相關的企業,以及國風投創新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京津冀協同發展產業投資基金(有限合伙)、中國保險投資基金(有限合伙)等具有長期投資意愿的機構投資者。
航空貨運行業競爭加劇,國貨航面臨挑戰
作為國有三大航中第二家分拆上市的貨運子公司,國貨航在市場上面臨著來自東航物流、南航物流以及國際航空貨運巨頭的激烈競爭。從2023年上半年的數據來看,國貨航的航空貨運收入同比增長60.11%至66.65億元,貨郵運輸量達72.28萬噸。相比之下,東航物流同期貨郵運輸量為76.69萬噸,但航空貨運收入同比下降4.31%至43.33億元。
然而,與國泰航空相比,國貨航在收入規模上仍有較大差距。國泰航空上半年載貨噸數為71.90萬噸,但貨運收入高達109.02億元。這一差距凸顯了香港國際機場作為全球最繁忙國際貨運機場的優勢地位,以及國泰航空在國際航權方面的獨特優勢。
航空貨運專家指出,國貨航等航空公司旗下貨運企業在運力和運營效率方面具有優勢,但在貨源掌控和附加值創造方面仍有不足。這種優劣勢并存的局面,使得國貨航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既面臨機遇,也需應對挑戰。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預測,2025年全球航空貨運需求可能增長6%,但平均收益將下降0.7%。雖然蘇伊士運河海運的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和亞洲電商的蓬勃發展可能為航空貨運帶來機遇,但多位專家對2025年的行業前景持謹慎態度。
全球經濟增速放緩、貿易摩擦加劇以及海運供應鏈中斷危機可能緩解等因素,都可能導致航空物流市場增速放緩。特別是跨境電商需求的不確定性,以及多國收緊“小額豁免”政策,可能對航空貨運需求產生負面影響。
專家預計,2025年航空物流市場可能呈現低速增長態勢,航空物流服務供應鏈上的企業將面臨盈利挑戰。這一前景對于剛剛上市的國貨航而言,無疑是一個需要認真應對的挑戰。
在這種情況下,國貨航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優勢,如何應對可能出現的行業增速放緩,以及如何提升自身的盈利能力和市場競爭力,都將成為投資者密切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