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龐成 廣州報道
近日,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從國家外匯管理局廣東省分局獲悉,近年來,該局穩妥有序推動資本項目高質量開放,不斷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跨國公司資金集中運營管理模式。自2019年以來,跨國公司資金池政策持續演進,制度不斷創新,業務模式逐步優化升級,現已形成“本外幣并行、高低版搭配”的政策框架。
截至2024年11月末,廣東(不含深圳,下同)已有101家主辦企業開展跨國公司本外幣資金池試點業務,分別集中外債、境外放款額度2380.74億美元、609.42億美元,惠及境內外成員企業1194家。
自2021年3月起,國家外匯管理局在北京、深圳、上海、廣東等8地,分兩批開展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試點(簡稱“高版本資金池”)。國家外匯管理局廣東省分局轄內海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TCL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三家大型企業獲批開展試點業務。?
據了解,高版本資金池有助于提升企業跨境融資靈活度,并試點境外集中收付業務,進一步便利了大型跨國公司內部資金結匯、劃轉和使用;同時,跨國公司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和需求開展意愿購匯,從而更加靈活地規避匯率風險、降低匯兌成本。
2023年6月,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在廣東等三地率先開展本外幣跨境資金集中運營試點(簡稱“低版本資金池”),優化升級跨國公司本外幣跨境資金集中運營管理政策。試點優化整合現有跨國公司跨境資金集中運營相關政策要求,惠及更多企業;允許跨國公司根據宏觀審慎原則自行決定外債和境外放款歸集比例,增大企業跨境資金運營自由度;支持跨國公司以人民幣開展跨境資金集中運營業務;簡化備案流程及資金使用相關材料審核。
跨國公司本外幣資金池政策給跨國公司帶來哪些“實惠”?
據國家外匯管理局廣東省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一方面,試點進一步便利了跨國公司企業集團內部資金的結匯、劃轉和使用,降低了集團內部資金調配成本。另一方面,給予了跨國公司更大的自主性,便于其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和需求,更為靈活地管理匯率風險、降低匯兌成本。
在國家外匯管理局廣東省分局的大力支持下,海大集團于2022年8月獲批為廣州地區首家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的試點企業。該集團財務負責人表示,“新政策免去了企業內部審批、資金多重劃撥等繁雜的步驟。更關鍵的是,因為操作便利、效率高,企業能對外幣業務及時進行鎖匯,能精準把控每筆業務的綜合成本,集團能更放心地開展跨境資金業務。”
除了便利化措施外,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跨境額度的杠桿率提高了,使跨境資金運營的自由度也隨之提升,還可以辦理多幣種業務、允許多合作行參與,應用場景更加多元化。上述負責人 表示:“近幾年,海大集團在印尼的業務和市場份額加速增長。去年四季度,為了補充當地資金流動性管理需求,集團通過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渠道,實現了境內首筆印尼盧比直接對外放款業務,綜合成本比當地直接融資成本低150個基點左右,實實在在地降低了融資成本。”